今天在某篇雜誌報導上看一段話:「從…...到...…,XX子想和你分享:極簡不是一時的流行盲從,或追求空無一物的『零雜物、零慾望』,而是認清自己真正需要、想要的生活!」
我不知道這是出自某網紅之口,還是撰文者自己延伸的意思,總之身為「零雜物」這個名詞的創始者(是的,《零雜物》出版於2012年,而你無法在2012年以前的網頁搜尋到這三個字),我必須聲明:零雜物從來就不等於空無一物。
在第1731期的《商業周刊》的專訪中,記者就曾寫道,「…這是她的『零雜物哲學』。但別誤會,這與極簡主義不同,『否則,我的沙發上不會放6個抱枕。』只是物品減量至日常會使用到的分量,不囤積,但也不匱乏。因實行零雜物,她的年節,沒有除舊布新,也不必斷捨離。」
我在《零雜物裝修術》一書中也同樣提到,「清除雜物固然重要,但過與不及都不是件好事。極端的極簡主義者傾向讓房子『空無一物』,雖說那是個人喜好,當事人開心就好,但以室內設計師的角度看來,家徒四壁並不『美』,某種程度上也有點為難同住的家人;而就專業整理師的觀點看來,『為丟而丟』更稱不上是健康的做法。如果囤積是一種病,上癮似的丟棄又何嘗不是呢?…...
…...這幾年極簡主義盛行,我看過整個空間中惟有電視機、居住者和訪客都必須坐在地上的『客廳』;也看過捨棄床墊、居住者只鋪床棉被就直接睡在地上的『臥室』。這些視人體工學、待客之道或養身法則如無物的生活方式,我個人是敬謝不敏。我一向認為,家是讓人卸除武裝、得到安慰、與家人互動並保有隱私的空間,也是切斷負面連結、滋養身心的安全場域。家適合用來放鬆或充電,而非用於苦行。」
我沒有要在家中苦行,也不認為空無一物多有美感。所以請別再誤會「零雜物」這三個字的意思啦!
#延伸閱讀1:“為丟而丟 極簡別過頭“ http://bit.ly/2MNu0B8
#延伸閱讀2:”她的過年不必大掃除 設計師的零雜物生活" http://bit.ly/3tmrK4E